秋風忽來鳴蟪蛄,豆葉半黄陂水枯。 織婦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坎坎擊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兒童扶。 壯男獨獵南山虎,中子已扱荒徑狐。 田家此樂樂有餘,食肉緝皮裘豈無。 我雖愛之乏寸土,待買短艇歸江湖。
无
其他无
〔宋朝〕 梅堯臣
秋風忽來鳴蟪蛄,豆葉半黄陂水枯。 織婦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坎坎擊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兒童扶。 壯男獨獵南山虎,中子已扱荒徑狐。 田家此樂樂有餘,食肉緝皮裘豈無。 我雖愛之乏寸土,待買短艇歸江湖。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琪樹芊芊玉蘂新,洞宮長閉綵霞春。 日暮落英鋪地雪,獻花應過九天人。
他寢此時吾不寢,近秋三五日逢晴。 相思唯有霜臺月,望盡孤光見却生。
輕財重義真公子,長策沈機繼武侯。 龍節坐持兵十萬,可憐三蜀盡無憂。
[洞天春遠日]行遲,[幾點殘星(殘)]僊子棋。 [樵斧]爛柯人換世,[碧]桃花影未曾移。 (見光緒卅二年鄭永禧纂《爛柯山志》卷十一《歷朝金石考》錄《唐楊明殘詩碑》。 碑僅存十六字,缺字係鄭氏據《府志》補。 )(〖1〗碑後附款識,上半已缺,殘文云:「諱明,字文舉,號潛醉,文章高古,詩爲耑門〖中缺〗柯山,而先生之詩,遂刻山中,以俟賞者〖中缺〗二年冬十月十有八日門生碣石王主敬謹。 」〖2〗鄭氏跋云:「右碑正書四行,行七字,詩一句。 每字方四寸許。 後二行款識,末一行年月,脫上年號,致難稽考耳。 碑四邊花紋,據瞿溥《日遲亭記》,係唐人詩刻,明代已斷,今尚存兩截。 跋內明無籍貫。 康熙《縣志》稱河東人,碣石在今山東武定府海豐縣黃河入海處,古河東地也,當不誤。 」「《府志》列宋詩,喜慶《志》並改《日致亭記》,取唐人)(『春遠日遲』之詠爲,昔人豈別有攷歟? 留俟知音。 」楊明爲唐人抑爲宋人,尚難確定,今姑錄出以備考詳。 又按:《南部新書》卷丁有王主敬事迹,未知即詩後題識者否。 據勞格《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一云,王主敬即王上客,高宗時人,事詳《劉賓客外集》卷九《王倰神道碑》及《太平廣記》卷二五○引《兩京新記》。 )。
帝者因山葬,天王下度悲。 壽原三聖接,神駕萬靈馳。 怨入笳簫曲,威陳劍舄儀。 空留人馬迹,不復到瑶池。
藴玉梅初艷,埋青麥自豐。 漸冰留水研,時喜拂窗風。 能賦懷王粲,開樽憶孔融。 警寒方認鶴,掃逕屢嗔童。 色動書帷白,寒侵蠟炬紅。 剡溪方逸想,秀句墮春工。 豈意疎慵外,猶存引領中。 須君乘暖景,一笑得相同。
水邊茆屋兩三間,野叟幽人日往還。 兩卷硬黄書老子,數峰破墨畫廬山。 功名會上元須福,生死津頭正要頑。 試說龜堂得力處,向來何啻半生閑。
繁絃急管盛流傳,清廟遺音久絕絃。 欲識寥寥千古意,莫將新語勘塵編。
突兀南山萬仞青,饜觀山頂白雲生。 今朝訪道五峯去,却向白雲生處行。
白秫新收釀得紅,洗鍋吹火煮油葱。 莫嫌傾出清和濁,勝是嘗來辣且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