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淮準擬濯塵埃,漢節何妨一往回。 杜宇不知歸路近,樹頭聲急更相催。
无
其他无
〔宋朝〕 虞儔
長淮準擬濯塵埃,漢節何妨一往回。 杜宇不知歸路近,樹頭聲急更相催。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清政過前哲,香名達至尊。 明通漢家籍,重識府公恩。 春景生雲物,風潮歛雪痕。 長吟策羸馬,青楚入關門。
莫怕南風且盡歡,湘山多雨夏中寒。 送君萬里不覺遠,此地曾爲心鐵官。
封開白雲起,漢帝坐齋宮。 望在泥金上,疑生祕玉中。 攢柯初繚繞,布葉漸蒙籠。 日觀祥光合,天門瑞氣通。 無心已出岫,有勢欲凌風。 倘遣成膏澤,從茲遍大空。
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 誰爲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 好向金鑾殿,移陰入綺窗。
白首方辭滿,荆扉對渚田。 雪中無陋巷,醉後似當年。 一笈負山藥,兩瓶攜澗泉。
碧羅冠子簇香蓮,結勝雙銜利市錢。 花下貪忙尋百草,不知遺却蹙金蟬。
昔歲尋芳忻得侶,江堤物景盡情看。 就中吟戀垂楊下,撼起啼鶯晚吹寒。
仙穴尋遺跡,輕舟愛水鄉。 溪流一曲盡,山路九峰長。 漁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 遙憐葛仙宅,真氣共微茫。
傍看數箇大憨癡,造宅舍擬作萬年期。 人人百歲乃有一,縱令長命七十稀。 少少撩亂死。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暫時。 中途少少遼亂死,亦有初生嬰孩兒。 無問男夫及女婦,不得驚忙審三思。 年年相續罪根重,月月增長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獨養神猪兒。 不能透圈四方走,還須圈裏待死時。 自造惡業還自受,如今痛苦還自知。 (以上十八首均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一。 張氏所據本爲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王梵志詩集》參校。 )(按:本卷所錄王梵志詩,皆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另曾參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瑣》。 錄詩的原則是,儘可能地保持王詩的原貌。 凡原文可通者,儘可能保持原文。 原文顯誤,張氏所改爲無可移易者,即予改正。 原文雖誤,張氏所作改動尚難成定論者,則仍保留原文,而以張說附收其下。 各本有異文者,擇其善者爲正文,異文注出「一作某」。 張錫厚爲王梵志詩的校錄、寫定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筆者只在少數詩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奪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應該在這裏說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