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清秋日,微凉寶殿中。 玉題高納月,金鐸碎摇風。 翠蘚緣階碧,幽蘭裛露紅。 閑聽連葉漏,吟對惠休公。
无
其他无
〔宋朝〕 文彥博
古寺清秋日,微凉寶殿中。 玉題高納月,金鐸碎摇風。 翠蘚緣階碧,幽蘭裛露紅。 閑聽連葉漏,吟對惠休公。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寄居延壽里,爲與延康鄰。 不愛延康里,愛此里中人。 人非十年故,人非九族親。 人有不朽語,得之煙山春。
暮歸泉壤隔,朝發城池戀。 漢畤結愁陰,秦陵下悲霰。 駸駸百駟馳,憫憫羣龍餞。 石馬徒自施,玉人終不見。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歸夢不知湖水濶,夜來還到洛陽城。 (同前《別離部·旅情》)。
淮水東來没踝無,只今南北斷修塗。 東風卻與人心别,布暖吹生徧八區。
白帝城頭路,逶迤一徑遙。 高堂臨峽口,暴水沒山腰。 隔岸魚施網,橫江鐵貫橋。 神妃翻覆手,願賜雨連宵。
朝來酌酒尚芳菲,醉眼醒時已覺稀。 苦妬妖饒鶑拂下,解憐飄泊燕銜歸。
如來言具足,切莫外馳逐。 當體即無餘,曹溪留一宿。
隨處示威權,𣗖棘金剛圈。 世人吞得者,萬古入燈傳。
曉入大谿口,是爲瞿唐門。 長江從蜀來,日夜東南奔。 兩山對崔嵬,勢如塞乾坤。 峭壁空仰視,欲上不可捫。 禹功何巍巍,尚覩鐫鑿痕。 天不生斯人,人皆化魚黿。 於時仲冬月,水各歸其源。 灩澦屹中流,百尺呈孤根。 參差層顛屋,邦人祀公孫。 力戰死社稷,宜享廟貎尊。 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 上陳躍馬壯,下斥乘騾昏。 雖慚豪偉詞,尚慰雄傑魂。 君王昔玉食,何至歆雞豚。 願言采芳蘭,舞歌薦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