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方漕躬明挽詩三首 其一

〔唐朝〕 王炎

行蹕留吳會,神州久陸沉。 君王經遠志,臣子復讐心。 慷慨披丹悃,褒嘉拜玉音。 騎箕何太速,有識共沾襟。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秋夜長

    秋夜長,殊未央。 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梁。 北風受節鴈南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爲君秋夜擣衣裳。 纖羅對鳳皇,丹綺雙鴛鴦。 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征夫萬里戍他鄉。 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王勃 唐宋诗
  • 漣上題樊氏水亭

    漣上非所趣,偶爲世務牽。 經時駐歸棹,日夕對平川。 莫論行子愁,且得主人賢。 亭上酒初熟,廚中魚每鮮。 自說宦遊來,因之居住偏。 煮鹽滄海曲,種稻長淮邊。 四時常晏如,百口無飢年。 菱芋藩籬下,漁樵耳目前。 異縣少朋從,我行復迍邅。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風濤還眇然。

    高適 唐宋诗
  • 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

    倚檻恣流目,高城臨大川。 九回紆白浪,一半在青天。 氣肅晴空外,光翻曉日邊。 開襟值佳景,懷抱更悠然。

    楊巨源 唐宋诗
  • 樵人十詠 樵子

    生自蒼崖邊,能諳白雲養。 纔穿遠林去,已在孤峰上。 薪和野花束,步帶山詞唱。 日暮不歸來,柴扉有人望。

    陸龜蒙 唐宋诗
  • 大滌洞

    名山閟靈府,隱士此尋真。 仙去空遺鼓,雲扃不見人。 川源世上異,日月洞中春。 欲出虛無境,應修有待身。 (見《洞霄詩集》。 )(〖1〗鄧牧《洞霄圖志》卷二《山水門·大滌山》條:「大滌山,在宮〖指洞霄宮〗北,凡四峯,於九鎖內最爲巨山。 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 是山以洞名之。 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 ……元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2〗又《洞霄圖志》卷三《洞府門·大滌洞》條:「大滌洞在宮西北半里。 《茅君傳》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 周圍四百里,……相傳元同先生入游,見龍麟異境,花木鮮繁,自華陽而歸〖望按前文有云:與華陽林屋邃道通〗。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逄逄有聲。 」)。

    白元鑒 唐宋诗
  • 漁浦二首 其一

    桐廬處處是新詩,漁浦江山天下稀。 安得移家常住此,隨潮入縣伴潮歸。

    陸游 唐宋诗
  • 孝宗皇帝靈駕發引詩 其二

    舜禹相傳日,元非倦萬幾。 慈闈躬至養,別殿奉遺衣。 易月心何忍,通喪禮不違。 煌煌新廟號,萬古播音徽。

    蔡戡 唐宋诗
  • 次韻成父二首 其一

    離居想見泊無娛,肯憚尻爲上下輿。 一見故憐無可語,要知終勝百函書。

    趙蕃 唐宋诗
  • 東七寺

    慈度天王更覺華,蒼龍東角梵王家。 普慈化樂成塵土,興聖猶兼覺性誇。

    方信孺 唐宋诗
  • 白龍洞

    白龍洞口白龍臺,一俯南天眼豁開。 蒼壁漫題三數字,後人還笑我曾來。

    張自明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