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偈頌三十八首 其三八

〔宋朝〕 釋如淨

鐵酸豏,金剛劍,吞了斬了,以活爲驗。 作家恁麽共提持,超過佛祖增光焰。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宿花石戍

    午辭空靈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開闢水,木雜今古樹。 地蒸南風盛,春熱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氣候何迴互。 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恒數。 繫舟盤藤輪,策杖古樵路。 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 山東殘逆氣,吳楚守王度。 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

    杜甫 唐宋诗
  •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

    持斧持斧,無翦我松柏兮。

    顧況 唐宋诗
  • 冬日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 凍馬四蹄吃,陟卓難自收。 短景仄飛過,午光不上頭。 少壯日與輝,衰老日與愁。 日愁疑在日,歲箭迸如讐。 萬事有何味,一生虛自囚。 不知文字利,到死空遨遊。

    孟郊 唐宋诗
  • 安德山池宴集

    上路抵平津,後堂羅薦陳。 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 密樹風煙積,迴塘荷芰新。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 方惜流觴滿,夕鳥已城闉。

    上官儀 唐宋诗
  • 覺地頌

    略明覺地名同異,起復初終互換生。 性海首建增名號,妙覺還依性覺明。 體覺俱含於明妙,明覺妙覺並雙行。 妙覺覺妙元明體,全成無漏一真精。 明覺覺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覺宗體決,體覺性覺二同明。 湛覺圓圓無增減,此中無佛與衆生。 不覺始終非了了,不聞迷悟豈惺惺。 是稱心地如來藏,亦無覺照及無生。 非生非滅真如海,湛然常住名無名。 太虛未覺生霞點,豈聞微塵有漏聲。 空漚匪離於覺海,動寂元是一真明。 覺明體爾含靈燄,覺明逐燄致虧盈。 差之不返名無覺,會之復本始覺生。 本覺由因始覺生,正覺還依合覺明。 由地二種成差互,遂令渾作賴邪名。 具含染淨雙歧路,覺明含處異途萌。 性起無生不動智,不離覺體本圓成。 性起轉覺翻生所,遂令有漏墮迷盲。 無明因愛相滋潤,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識轉處蒙圓鏡,五六生時蔽覺明。 觸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繼續行。 業識茫茫沒苦海,徇流浩浩逐飄零。 大聖慈悲興救濟,一聲用處出三聲。 智身由從法身起,行身還約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無二,還歸一體本來平。 萬有齊含真海印,一心普現總圓明。 湛光燄燄何依止,空性蕩蕩無所停。 處處示生無生相,處處示滅無滅形。 珠鏡頓印無來往,浮雲聚散勿常程。 出沒任真同水月,應緣如響化羣情。 衆生性地元無染,只緣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乾城。 我慢癡山高屹屹,無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誑友,常隨猛獸作悲鳴。 自性轉識翻爲幻,自心幻境自心驚。 了此幻性同陽燄,空花識浪復圓成。 太虛忽覺浮雲散,始覺虛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瑩,不得古今凡聖名。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

    惟勁 唐宋诗
  • 月下獨酌有懷梁丈因和前韵以寄且約爲明夜之集

    晚來清蹕駐旌麾,月色分明徹四圍。 對景已欣羣動息,仰天還覺衆星稀。 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從上苑歸。 况是昇平時節近,一尊相屬且忘機。

    吳芾 唐宋诗
  • 雜興 其四

    世間無處是堅牢,富貴功名亦謾勞。 一昃一盈天外月,再生再汐海中潮。 紅塵衮衮知何補,白髮駸駸誰得饒。 加我數年專讀易,定須輕舉到煙霄。

    史浩 唐宋诗
  • 春日

    濃起香塵十里晴,晚來烟雨忽斜橫。 花開花落清明候,山北山南杜宇聲。 追念舊遊渾是夢,退思良計不如耕。 人中喜有彌天釋,時吐清文慰此情。

    劉知過 唐宋诗
  • 山園雜詠五首 其三

    桃花爛熳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違。 俗客年來真掃迹,清樽日暮獨忘歸。 魚行池面紅雲散,鵲起枝頭絳雪飛。 莫道顛狂無訴處,卧看香篆掩齋扉。

    陸游 唐宋诗
  • 見張欽夫二首 其一

    克己今顔子,承家小呂申。 只愁無好手,不道欠斯人。 一別時飛幾,重來事總新。 祥琴聲尚苦,可更話酸辛。

    楊萬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