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愛枕席涼,日高眠未輟。 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陽節。 起登西原望,懷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叢,餻酒前羅列。 雖無絲與管,歌笑隨情發。 白日未及傾,顏酡耳已熱。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闊。 天地自久長,斯人幾時活。 請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無虛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歡悅。
无
其他无
〔唐朝〕 白居易
病愛枕席涼,日高眠未輟。 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陽節。 起登西原望,懷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叢,餻酒前羅列。 雖無絲與管,歌笑隨情發。 白日未及傾,顏酡耳已熱。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闊。 天地自久長,斯人幾時活。 請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無虛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歡悅。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火發龍山北,中宵易左賢。 勒兵臨漢水,驚鴈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軍孤受敵偏。 猶聞漢皇怒,按劒待開邊。
音容一別近三年,往事空思意浩然。 匹馬東西何處客,孤城楊柳晚來蟬。 路長草色秋山綠,川闊晴光遠水連。 不見故人勞夢寐,獨吟風月過南燕。
予因覽真訣,遂感西城君。 玉笙下青冥,人間未曾聞。 日華鍊精魄,皎皎無垢氛。 謂我有僊骨,且令餌氤氳。 俯仰媿靈顏,願隨鸞鵠羣。 俄然動風馭,縹渺歸青雲。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一字不著劃,古錦寫回文。 寒山指拾得,斗柄插雷門。
歷亂百憂心,漂零一涯天。 讀禮不盈尺,眼萎坐自憐。 君來訪安否,春風柳吹綿。 篝燈語平生,惝恍夜不眠。 那知歲月度,但怪冰雪堅。 感君懷親意,使我淚貫泉。 高堂急榮養,躬耕恨無田。 筆端日五色,氣壓諸生前。 聖門要鑽仰,至味研簡編。 經綸出緒餘,文字忘蹄筌。 他年閒擊竹,妙契琴無絃。 此時一瓣香,竟爲何人然。 江湖多北風,懷哉歸袖翩。 刮目看奮飛,此道更著鞭。
素石寒沙共眇然,荒城古木暮雲懸。 空山靜答鐘聲遠,落日晴隨樹影圓。 屢報傳烽沈塞外,時來倚杖立江邊。 東南耆舊今安否,欲寄新詩誰爲傳。
群芳避路放梅開,奔走遊人滿砌苔。 半樹溪邊衝雪破,一枝頭上带春回。 月移瘦影供吟興,風薦幽香襲酒盃。 剛被西湖都道盡,至今詩客句難裁。
我從職方究區域,江漢滔滔紀南國。 厥田上上蓋名壤,其人落落亦代出。 卧龍偉烈雄鼎峙,雛鳳英稱冠簪盍。 峴山風流亙千祀,鹿門隠槩輕九牧。 地靈不與人存亡,王脈依然鍾傑特。 先生後出掩前哲,天公著手自斲削。 如入宗廟識彝鼎,如開武庫見矛㦸。 早以命士戰羣士,不怯小敵勇大敵。 三年博士嗟洄沉,一等巍科登岌嶪。 銅符千里小游戲,瑞節三川徧揚歷。 欲歌德業愧蜩聒,妄覘設施歎蠡測。 愛民如兒吏不擾,以身爲律人自服。 恩波春醲疲瘵蘇,美最飈馳冕旒徹。 賜環成命衆聽聳,總計優除羣論咽。 公止一方爲福星,公歸天下作膏澤。 一方天下有大小,公則不校我所惜。 周公居東逾歲月,東人願留惜不發。 西人衮舄待公歸,鴻飛遵渚歌九罭。 君子所至民父母,在此無惡彼無斁。 我雖東人願公歸,不敢自私笑其狹。 援毫爲賦公歸行,明日羽旄風獵獵。
雨餘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聖主恩。 清蹕傳聲徐御殿,紫衣引拜許龍門。 徘徊漫結堯階戀,零落難招楚澤魂。 歸去猶堪誇里巷,桐江新賜兩朱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