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逾骨肉,何以結情深。 下箸覺可口,同盤還上心。 撥灰君句就,曝背我寒侵。 屢有梅窗約,行將共晚斟。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起
相親逾骨肉,何以結情深。 下箸覺可口,同盤還上心。 撥灰君句就,曝背我寒侵。 屢有梅窗約,行將共晚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惟昔遷樂土,迨今已重世。 陰慶荷先德,素風慙後裔。 唯益梓桑恭,豈稟山川麗。 于時初自勉,揆己無兼濟。 瘠土資勞力,良書啓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門第。 既起南宮草,復掌西掖制。 過舉及小人,便蕃在中歲。 亞司河海秩,轉牧江湖澨。 勿謂符竹輕,但覺涓塵細。 一麾尚云忝,十駕宜求稅。 心息已如灰,跡牽且爲贅。 忽捧天書委,將革海隅弊。 朝聞循誠節,夕飲蒙瘴癘。 義疾恥無勇,盜憎攻亦銳。 葵藿是傾心,豺狼何反噬。 履險甘所受,勞賢恧相曳。 攬轡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慶始獲申,恩華復相繼。 無庸我先舉,同事君猶滯。 當推奉使績,且結拜親契。 更延懷安旨,曾是慮危際。 善謀雖若茲,至理焉可替。 所杖有神道,況承明主惠。
閑於獨鶴心,大於高松年。 迥出萬物表,高棲四明巔。 千尋直裂峰,百尺倒瀉泉。 絳雪爲我飯,白雲爲我田。 靜言不語俗,靈蹤時步天。
春姿暖氣昏神沼,李樹拳枝紫芽小。 玉皇夜入未央宮,長火千條照棲鳥。 馬過平橋通畫堂,虎幡龍戟風飄揚。 簾間清唱報寒點,丙舍無人遺燼香。
腰間插大柯,直入深谿裏。 空林伐一聲,幽鳥相呼起。 倒樹去李父,傾巢啼木魅。 不知仗鉞者,除害誰如此。
殷辛帝天下,厭爲天下尊。 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 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爲土,應作石木根。 余來過此鄉,下馬弔此墳。 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斯五五五八卷錄此詩,題作「龍興寺香嚴和尚《嗟世三傷吟》」。 香嚴和尚法名智閑,青州人,住持鄧州香嚴山,梁乾化中卒。 《宜堂集》卷十九、《宋高僧傳》卷十三有傳。 該卷存前二首,其一爲「傷嗟啜刀鳥」,其三爲「傷嗟壘巢燕」,異文較多,校如次。 校文中均以「一作某」代指該卷。 )。
洛陽別離久,江上心可得。 惆悵增暮情,瀟湘復秋色。 故山隔何處,落日羨歸翼。 滄海空自流,白鷗不相識。 悲蛬滿荆渚,輟櫂徒沾臆。 行客念寒衣,主人愁夜織。 帝鄉片雲去,遙寄千里憶。 南路隨天長,征帆杳無極。
聲利明來若夢遊,肯迂征家宿雲棲。 情高素抱山樊志,性淡幽尋松石儔。 愛我家風清入眼,問伊時事默摇頭。 今朝送別還孤坐,空對爐煙篆字浮。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轅。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筆醉醒語,携筇前後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春鳥雖儳言,春盡能齰舌。 秋蚓與寒螿,亦各知時節。 微物顧能此,人乃獨不然。 君看甘陵黨,作孽非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