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多仙嶠,靈人信長生。 榮衛冰雪姿,嚥嚼日月精。 默書絳符遍,晦步斗文成。 翠髮披肩長,金蓋凌風輕。 曉籟息塵響,天雞叱幽聲。 碧樹來戶陰,丹霞照窗明。 焚香叩虛寂,稽首迴太清。 鸞鷺振羽儀,飛翻拂斾旌。 左挹玉泉液,右搴雲芝英。 念得參龍駕,攀天度赤城。
无
其他无
〔唐朝〕 楊衡
海上多仙嶠,靈人信長生。 榮衛冰雪姿,嚥嚼日月精。 默書絳符遍,晦步斗文成。 翠髮披肩長,金蓋凌風輕。 曉籟息塵響,天雞叱幽聲。 碧樹來戶陰,丹霞照窗明。 焚香叩虛寂,稽首迴太清。 鸞鷺振羽儀,飛翻拂斾旌。 左挹玉泉液,右搴雲芝英。 念得參龍駕,攀天度赤城。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煙景澹濛濛,池邊微有風。 覺寒蛬近壁,知瞑鶴歸籠。 長貌隨年改,衰情與物同。 夜來霜厚薄,梨葉半低紅。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挍易,貧家養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一從張野臥雲林,勝概誰人更解尋。 黃鳥不能言往事,白蓮虛發至如今。 年年上國榮華夢,世世高流水石心。 始欲共君重悵望,紫霄峰外日沈沈。
交遊昔歲已凋零,第宅今來亦變更。 舊廟荒涼時饗絕,諸孫飢凍一官成。 五湖竟負他年志,百戰空垂異代名。 榮盛幾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
七條絲上寄深意,澗水松風生十指。 自乃知音猶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積翠異諸嶽,令人看莫休。 有時經暮雨,獨得倚高樓。 雲外僧應老,林間水正秋。 到頭歸隱處,豈在問嵩丘。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兩邊種來久,流水一道何時有? 垂條落蕋暗春風,夾岸芳菲至山口。 歲歲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爲厚。 時有仙鳥來啣花,曾無世人此携手。 可憐不知若爲名,君任(一作「往」)從之多所更。 古驛荒橋平路盡,崩湍怪石小溪行,相見維舟登覽處,紅堤綠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從仙隱,令人晚節悔營營。 (見《文苑英華》卷三三二)(按:明刻本《文苑英華》收此詩失署名,《全唐詩》卷七八六遂收歸無名氏。 按《吟窗雜錄》卷四六收包融《武陵桃源送人》一首,前二句與此詩二句同,後二句作「先時見者爲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全唐詩》卷一一四已收入。 《吟窗雜錄》爲北宋末蔡傳編,保存唐詩甚豐,惟多爲節錄。 其錄爲包融詩,當可信。 《英華》所錄前三句,疑脫去一句。 )。
東望扶桑宮,稽首朝鬱儀。 太陽洞明景,寥寥何所思。 令我拜金色,候天望英姿。 皇華將玉女,臨軒降此時。
天上樓成求俊筆,今古共嗟李長吉。 那知施侯更可憐,只向人間二十一。 平生疾惡端如讎,高視青衫氣橫秋。 豈惟落筆動驚俗,政事入眼無全牛。 汗血共期千里足,狂風忽已摧秀木。 生前萬事且置之,白頭老母將焉屬。 管鮑交情我最深,訃來一慟幾失音。 相思通昔不作夢,對床蟋蟀更秋吟。
世人無遠韵,挾策干浮雲。 識字僅有數,得志無短檠。 太丘妙家法,不肯鹵耕耘。 藏書浩無際,兀坐觀滄溟。 寒陋鄙李邕,假書勤朝昏。 過眼如杜甫,散爲筆下神。 一家今四傑,射策到王庭。 自視猶細事,家塾方討論。 嗟我未聞道,政作鉆紙蠅。 會同阿戎去,從公問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