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宋词

〔宋朝〕 刘克庄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於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別毅郎 一

    爾爺只爲一杯酒,此別那知死與生。 兒有何辜才七歲,亦教兒作瘴江行。

    元稹 唐宋诗
  •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

    兵符嚴重辭金馬,星劒光芒射斗牛。 筆落青山飄古韻,帳開紅斾照高秋。 香連日彩浮綃幕,溪逐歌聲遶畫樓。 可惜登臨佳麗地,羽儀須去鳳池遊。

    杜牧 唐宋诗
  • 水光先見月,露氣早知秋。

    李肱 唐宋诗
  • 邛州水亭夜讌送顧非熊之官

    寂寞邛城夜,寒塘對庾樓。 蜀關蟬已噪,秦樹葉應秋。 道路連天遠,笙歌到曉愁。 不堪分袂後,殘月正如鈎。

    唐求 唐宋诗
  • 道情偈

    草木亦有性,與我將不別。 我若似草木,成道無時節。 世人不會道,向道却嗔道。 傷嗟此輩人,寶山不得寶。

    貫休 唐宋诗
  •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公門襲漢環,主第稱秦玉。 池架祥鱣序,山吹鳴鳳曲。 拂席蘿薜垂,迴舟芰荷觸。 平陽妙舞處,日暮清歌續。

    鄭愔 唐宋诗
  • 至真觀(三言詩)(仁傑善導氣烹鍊之術。孟知祥鎮西川時。來蜀留詩至真觀壁間。)

    坤所載,乾所幬,象與形,孰朕兆? 緯五行,環二曜,流百川,何浩浩。 四海晏,九河導,峙而山,亦多號。 神有嶽,山有嶠,粤廟(一作「天」)壇,稽(一作「極」)道妙。 巉孤崢(一作「撐」),未易到,日出沒,見遺照。 偃東西,絕海徼,倐光怪,來熠耀。 大龍燭,細螢爝,不恆出,赴感召。 笙嘹喨,鶴窈窕,羽人路,屯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 左參井,右丹竈,揭清虛,不二竅。 昔王人,往昭告,始軒轅,末徽廟。 接柴望,咸親燎,莽刼灰,起天燒。 摧棟宇,失朱縹。 羣鹿逐(一作「豕」),雜蓬藋。 予何爲,一來弔,必勝廢,乃大造。 聖之作,賢者紹,矧玄元,語秘奧。 探愈遠,理益耀,徵是理,萬有耗。 文雖徑(一作「怪」),實非剽,庶今來,永爲詔。 (《全蜀藝文志》二三、《十國春秋》五七)(〖1〗《正統道藏》本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迹記》末附錄此詩,署「齊人杜仁傑撰」,末署「至元二十六年五月□日」。 至元爲元代年號。 臺灣學者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有杜仁傑小傳云:「杜仁傑,字仲梁,號止軒,原名之元,字善夫,濟南長清人。 金末隱內鄉山中。 至元中屢徵不起。 」爲綜合多種資料編成。 姓名、籍貫、時代皆相符,是詩應即此人所作。 《十國春秋》卷五七云其爲孟知祥時人,不詳所據。 宋前典籍中無此記載。 作五代人恐誤。 詩姑仍存,俟續考定。 )。

    杜仁傑 唐宋诗
  • 西林水閣

    松楸連塔古,窗檻任閑開。 水遶清陰裏,人從熱處來。 噪風蟬帶鶴,欹樹石兼苔。 向曉東林下,遲遲捨此廻。 (以上二首均見《吉石庵叢書》本《廬山記》卷四)。

    齊己 唐宋诗
  • 鄴城引

    君不見漢家失統三靈變,魏武爭雄六龍戰。 盪海吞江制中國,迴天運斗應南面。 隱隱都城紫陽開,迢迢分野黃星見。 流年不駐漳河水,明月俄終鄴國宴。 文章猶入管弦新,帷座空銷狐兔塵。 可惜望陵歌舞處,松風四面暮愁人。

    張鼎 唐宋诗
  • 鹿鳴宴

    蒼顔華髪老書生,來赴公堂宴食苹。 曾預宣和聞喜集,重觀乾道計偕行。 繡衣勸駕追前哲,熊軾賓賢繼列城。 久矣邦人虚桂籍,正須公等振英聲。

    王之道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