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被那官司逼遣,他道是没收成千里无烟,着俺分房减口为供膳。 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
无
其他无
〔宋朝〕 无名氏
则被那官司逼遣,他道是没收成千里无烟,着俺分房减口为供膳。 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爲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貲。 昨屬愁春雨,能忘欲漏時。
藥童食後送雲漿,高殿無風扇少涼。 每到日中重掠鬢,衩衣騎馬繞宮廊。
病髮乾垂枕,臨風強起梳。 蝶飛魂尚弱,蟻鬬體猶虛。 瘦骨呻吟後,羸容几杖初。 庭幽行藥靜,涼暑翠筠疎。
嗟以龍鍾身,如何歲復新。 石門思隱久,銅鏡強窺頻。 花發新移樹,心知故國春。 誰能平此恨,豈是北宗人。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 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鴻鴈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爲平生。 海風碧雲,夜渚月明。 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銀臺直北金鑾外,暑雨初晴皓月中。 唯對松篁聽刻漏,更無塵土翳虛空。 綠香熨齒冰盤果,清冷侵肌水殿風。 夜久忽聞鈴索動,玉堂西畔響丁東。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迴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爲離人照落花。
逢師須安拜,(「禮拜」,伯三七一六卷作「頂禮」。 )過道向前行。 (「過」,伯三六五六卷作「遇」。 「行」,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參」。 )莫生多別相,(「多別相」,伯三六五六卷作「離別想」。 項楚校「多」爲「分」。 )見過不知南。 (「知南」,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和南」。 伯三五五八卷此句作「相見過不知」。 )。
東堂不折桂,南華不學僊,却來乾竺寺,披衣效坐禪。 禪若效坐得,非想亦何偏。 (經刼守閑,不出生死。 )爲報參禪者,須悟道中玄。 如何道中玄,真規自宛然。 。
山麓水濱竹木陰,我儂懶養靜居深。 一生自足淡中味,三際那收閒底心。 壑雲未成出岫意,松風能作下灘音。 十分清興與誰共,想有沃洲支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