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他锦心绣腹那才能,怎教我月下花前不动情!信口里小曲儿编捏成,端的足剪雪裁冰,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无
其他无
〔元朝〕 乔吉
想着他锦心绣腹那才能,怎教我月下花前不动情!信口里小曲儿编捏成,端的足剪雪裁冰,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漢陽雲樹清無極,蜀國風煙思不堪。 莫怪別君偏有淚,十年曾事晉征南。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爲海榴開。 黃紙除書到,青宮詔命催。 僧徒多悵望,賓從亦裴回。 寺闇煙埋竹,林香雨落梅。 別橋憐白石,辭洞戀青苔。 漸出松間路,猶飛馬上桮。 誰教冷泉水,送我下山來。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聲。 夜半吹燈方就枕,忽然這裏已天明。
一從飛出岫,舒卷意何長。 作雨徧天下,乘風歸帝鄉。 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凉。 縹緲來空碧,吟邊带夕陽。
不記江城分袂初,幾年東北望門閭。 寒溫一紙無非便,憂病千端自作疏。 莫忘折梅尋勝事,懸知視草報初除。 及茲郡舍多閒日,早著山中未了書。
假饒毒藥也閑閑,一吸西江尚不難。 達磨曾經無損缺,後遺隻履葬熊山。
巉然絕壑臨招提,仰視疑欲干晴霓。 林巒獻狀還左右,烟雲變相隨高低。 少日登高不憚遠,喘汗赬顔如夏畦。 却憑軒檻認行處,一覽不待窮攀躋。 愛山願作此軒客,饑火驅出仍東西。 青衫烏帽犯塵土,夢想春綠浮鳧鷖。 歸尋舟刻劍已往,扁榜僅能存舊題。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 方欣勝觀還昔時,忽訝妙語來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與山僧爲逆旅,自使婦姑相勃谿。 暗明通壅悉還汝,無所還者吾其棲。 但慙屋上復加屋,空費囊中金褭蹄。
炎熇猶末伏,清絕忽新秋。 露氣房櫳冷,砧聲歲月遒。 悲蛩草根語,孤磷竹間流。 聞道河南北,飛蝗暗百州。
槲葉爲衣草結廬,生涯正付兩葫蘆。 名山歷遍家何有,塵念空來夢欲無。 野鶴巢雲元自瘦,澗松埋雪定非枯。 悠然但覓高樓醉,何處人間無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