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莺一声春去远。 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去深鹤梦寒,石老松花瘦,不如五株门外柳。 春归牡丹花下土,唱彻莺啼序。 戴胜雨余桑,谢豹烟中树,人困昼长深院宇。 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 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 套数。
无
其他无
〔元朝〕 钱霖
啼莺一声春去远。 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去深鹤梦寒,石老松花瘦,不如五株门外柳。 春归牡丹花下土,唱彻莺啼序。 戴胜雨余桑,谢豹烟中树,人困昼长深院宇。 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 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 套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扶病垂朱紱,歸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計,幕府媿羣材。 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 隣家送魚鼈,問我數能來。
征車日已遠,物候尚淒淒。 風葉青桐落,露花紅槿低。 心隨秦國遠,夢到楚山迷。 却恨銜蘆鴈,秋飛不向西。
一歲猶未滿,九泉何太深。 唯餘卷書草,相對共傷心。
燭龍銜火飛天地,平陸無風海波沸。 彤雲疊疊聳奇峰,焰焰流光熱凝翠。 煙島摶鵬嚲雙翅,羲和赫怒強總轡。 飲流夸父斃長途,如見當中印王字。 明明夜西朝又東,古來有道仍再中。 扶桑老葉蔽不得,輝華直欲凌蒼空。 行人揮汗翻成雨,口燥喉乾嗌塵土。 西郊雲色晝冥冥,如何不救生靈苦。 何山怪木藏蛟龍,縮鱗卷鬣爲乖慵。 不發滂澤注天下,欲使風雷何所從。 旱苗原上枯成焰,嶽靈徒祝無神驗。 豪家簾外喚清風,水紋明角鋪長簟。 玉扇畫堂凝夜秋,歌豔繞梁催莫愁。 陽烏落盡酒不醒,扶上西園當月樓。 廢田暍死非吾屬,庫有黃金倉有粟。
唐詩體制繁複。 前承樂府、古風,後啟律詩、雜言,抒情、說理、敍事、寫景,蔚爲大觀。 上自達官,下至隱逸,文士筆述,民間口傳,遍地開花,豐富多彩。 它在中國詩壇上,也在世界詩歌史上,都占有並將永久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葉以前,唐詩選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後,漸有人重視唐詩全集的編刻,便斷代分期出書,流傳極少。 如隆慶時吳琯等《唐詩紀》,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間,纔開始根據胡震亨《唐音統籤》及錢謙益、季振宜連接編輯的《全唐詩集》(只有稿本。 初稿爲不同版本的詩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寫出目錄,留備參考。 該稿現在台灣。 清內府舊藏是重抄稿本。 )綜合改編成爲現時仍在通行的《全唐詩》。 《全唐詩》共九百卷,收詩五萬餘首。 因時時急於求成,存在不少缺點錯誤。 近代有不昳,如劉師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誤和改編的意見,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補之詩。 日本河世寧能早在我國韓隆時期進行《全唐詩》的輯逸工作,雖然所輯有限,又多屬摘句,最後附李嶠幾首詩的校異,也還是值得歡迎的。 近半個世紀中,有羅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學等,單從敦惶遺書中先後輯出唐人遺詩共約一百八十首。 只限於文士的雅言詩,而未收民間的口語詩,終令人對唐詩有不全之感。 我在較長時期,對全漢至隋詩、全唐詩,都留心輯補,隨見隨鈔,各有積稿。 現中華書局以《全唐詩》先行再版,廣徵補遺。 最近一年多,我根據原輯加工,僅就手邊可利用的書,加以鈔補,五百五十餘人,詩一千餘首,摘句(一聯一韻作爲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詞三十一首,編爲二十一卷。 現時的工作以補爲主,但也以補帶校。 如不事先反複細校,則又不知缺在何處。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較難補,而零句比全詩更難補。 古今學者中,雖對某一家某一集,進行過專門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補,或雖補而反誤。 明、清刻本中,誤補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張籍集》,極爲錯亂,有《臺城》及其他十題,共十七首,實爲劉禹錫詩,《楊柳送客》等四首,爲李益詩,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詩百名家集》中,《馬戴集》比《全唐詩》多出《早秋宿崔業居處》以下九首,皆爲秦系詩,又席刻百家有《于鄴集》,江標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詩紀事》及《全唐詩》都分作二家,據《唐才子傳》,武陵爲鄴之字,實爲一人。 也有些詩。 見於兩家以上,不能肯定爲某一人詩者,保留詩題,文字出入較大者並存。 有此詩雖有疑問,如王維樂府詩等,也作爲附錄保存,留待後來學者參攷。 以上這些情況,都在詩前、詩後或詩人小傳中,加以說明。 體例問題:現在略依原書凡例,如已有傳的,就不再錄,沒有傳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補小傳。 如暫時查不出,就參照原書前後人次,訂其時代。 否則統依姓名筆劃,集中放在「無世次」一卷之中。 本輯稿每詩後面,都注明出處。 所附小傳及詩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於《宋詩紀事》。 原書補遺、歌謠、神仙等詩,也是如此。 不過有詳、有略、也有遺漏,又多數不注出處。 這對以後校勘或改編《全唐詩》,有一定困難。 本輯稿破除以往慣例,不論帝王將相、朝野人士、婦女、僧道,都按時代先後排刊。 缺姓名而有時代,或有關人物可尋,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輯稿略依《唐詩品彙》及《詩藪》、《唐音癸籤》所論,暫分爲初、盛、中、晚。 五代十國補詩較多,(李調元《全五代詩》晚全唐詩於,缺漏還很多。 )題作《全唐五代詩續補遺》,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對胡應麟的論述,比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體細分,又不盡相同。 如應麟以李適、孫逖爲盛唐,震亨改爲初唐;應麟以包融爲初唐,劉方平爲中唐,震亨都改爲盛唐;應麟以元載、蘇渙爲盛唐,震亨改爲中唐;應麟以魏謩、孫元宴爲中唐,震亨又改爲晚唐;應麟以杜荀鶴、沈彬、陳陶、黃滔特爲晚唐,震亨改爲閏唐(即五代十國)。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後,至于五代十國詩在《全唐詩》中混而不分,現也略依《全五代詩》並參照《五代史》、《十國春秋》加以區分。 本稿是繼《全唐詩》原有補遺輯補的,故稱《續補遺》。 筆者限於時間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難免有誤有漏,至於修改補充,更準確地加以排比,則有待今後進一步的努力。 童養年於安徽大學一九八○年四月。
神水華池便是丹,東西高下自相看。 勸君莫把凡鉛弄,活計生涯便好捐。 鉛則何妨本自鉛,鉛中何處覓神仙? 東西南北還丹了,爭奈仙家不肯傳。 同色同名合好音,亦能爍爍亦沉沉。 乾坤顛倒驅雷雨,龍躍安能出上陰? (《正統道藏》本《太白經》)。
一官叨下秩,九棘謝知音。 芳草文園路,春愁滿別心。 (見《萬首唐人絕句》卷八一、《錢考功集》卷十,均收作錢起詩。 《全唐詩》卷二三九收作錢起詩)。
聞君行路難,惆悵臨長衢。 豈不憚險艱,王程剩相拘。 憶昨蓬萊宮,新授刺史符。 明主仍賜衣,價直千萬餘。 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攜手出華省,連鑣赴長途。 五馬當路嘶,按節投蜀都。 千崖信縈折,一徑何盤紆。 層冰滑征輪,密竹礙隼旟。 深林迷昏旦,棧道凌空虛。 飛雪縮馬毛,烈風擘我膚。 峰攢望天小,亭午見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雲滿車。 泉澆石罅坼,火入松心枯。 亞尹同心者,風流賢大夫。 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高價振臺閣,清詞出應徐。 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錢沽。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魂夢悠揚不奈何,夜來還在故人家。 香濛蠟燭時時暗,戶映屏風故故斜。 檀的慢調銀字管,雲鬟低綴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間別,洞口春深道路賒。
省戶沈沈奉祕齋,通宵簫唱九天來。 如愚默坐將何比,維斗虛名本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