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添處仍逢病,春欲殘時未減寒。 架上漢書渾忘盡,床頭周易却常看。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老無添處仍逢病,春欲殘時未減寒。 架上漢書渾忘盡,床頭周易却常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杜宇聲聲急,行行楚水濆。 道無裨政化,行處傲孤雲。 幸到膺門下,頻蒙俸粟分。 詩雖曾引玉,棊數中埋軍。 山好還尋去,恩深豈易云。 扇風千里泰,車雨九重聞。 晴霧和花氣,危檣鼓浪文。 終期陶鑄日,再見信陵君。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玄圃而無階。 惟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 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 爾其近接嵩領,俯屆箕峯,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 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 密葉舒帷,屏氛而蕩燠;疏松引吹,清麥候以含涼。 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具而滌塵累。 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 [紉](網)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 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 無煩崑閬之遊,自然形勢之所。 當使人題綵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 各題四韻,咸賦七言。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詩在《全唐詩》一般有詩序者,大都全錄,此係遺漏。 現特補序,詩不重錄。 又《圖書集成》推崇卷,作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者,有宋之問、沈佺期、蘇味道、李嶠諸人。 )(據《金石萃編》卷六十三校改。 )。
空(此詩原缺出處,應出《文苑英華》卷二四三,題作《酬張二十員外前成長子博士叔向》,署「張繼」,《全唐詩》據以收於張繼名下,岑仲勉《唐人行第錄》考證此應爲竇叔向詩,張二十即張繼。 此詩題應作《酬張二十員外》,「前國子博士叔向」爲附收入張作時之署名。 後人不明唐集附收之例,因誤作張詩。 )。
[□□□]有死,來去不相離。 常居五濁地,更亦取頭皮。 縱百年活(此句缺一字),須臾一向子。 彭祖七百歲,終成老爛鬼。 託身得他鄉,隨生作名字。 輪廻[□]動急,生死不[□]你。 身帶無常苦,長命何須喜。
金鍼雙鎖備,葉路隱全該。 寶印當空(《五燈會元》作「風」)妙,重重錦縫開。
何日歸舟片葉輕,白鷗相伴艣微鳴。 只應潮打蓬窗處,已作離騷一半清。
豈但山儲秀,年多樹亦靈。 華夷供靜矚,參井入危經。 幽討真殊絕,神光却渺冥。 正當存不議,聊使俗迷醒。
蟬冠未必似羊裘,出處當時已熟籌。 但得諸公依日月,不妨老子卧林丘。 英雄陳迹千年在,香火空山萬木秋。 自笑黄塵吹鬢客,愛來祠下繫孤舟。
入戶桐陰漸覆床,乍敷笛簟北窗凉。 筇枝倚壁知身健,衣焙殘香覺日長。 雨霽斷雲時聚散,風來纖草久低昂。 蝶衣粉溼猶飛懶,小駐闌干就夕陽。
舍選諸生出,侯藩博士歸。 一官甘獨冷,千仞看群飛。 苦學丹心古,春風泮水肥。 傳衣觀歲晚,先使識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