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如何刻画

普通发文
举报 0 0 177 0
恰好喜欢?
恰好喜欢? 2022-06-21 13:39:07
小白入门

小说人物是现实中人物的影子


之所以说是影子,就是告诉你有关系但不一样。


鲁迅有一段话,准确描述了两者关系:


“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拼凑起来的角色”。


这话的意思是,小说人物来自现实生活,但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需要精心艺术加工,比如组合拼凑。


他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鲁迅先生最钟爱的人物孔乙己,便是多次 “拼凑”的结果。


把“拼凑”用得出神入化的,当属神魔类小说。


比如众所周知的《西游记》,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都是各种“拼凑”。


以猪八戒为例,他既是动物(猪),又是神(天蓬元帅),还是人,自从跟着师父来到人间,每每看到好吃的或者漂亮的美女,总是忍不住“蠢蠢欲动”。


把人、动物、神三者,结合在一起,集中出现在猪八戒身上,这就造成了非常特殊的人物形象。


对读者来说,新鲜之中透着陌生,陌生里面又夹带着几分“似曾相识”。


这样的人物形象就特别吸引人。


所以,咱们写小说刻画人物,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可以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大胆裁剪、选择、组合。


例如,我们有感于生活中遇到一个“创二代”,觉得他敢闯敢拼很有担当,可是缺少几分“知识分子”的气息。


而你又特别想塑造一个现时代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人物形象,不妨往这位现实中的“创二代”身上加上一个“读书人”的经历和特征。


如此一来,新创造的人物形象才能完成你小说中人物的重大使命。



02


人物刻画的三板斧


网上关于人物刻画的说法多如牛毛,但都离不开外在内在描写、环境烘托和故事“大熔炉”。


你想,小说里的人物要活跃起来,跟现实中一样,必定在时空环境中展开一系列故事,表现自己该有的一面。


(1)多次人物外在描写


不要指望一次人物描写就能立竿见影。


任何一个光辉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多次、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才会在读者心中逐渐建立形象。


请看《西游记》对孙悟空的两次外貌描写。


第一次: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回


这一次,孙悟空刚被封为“弼马温”,因为不明就里,内心还有些许洋洋得意。


所以,你看,对他的描写,“亮堂堂”、“光映映”、“声音响亮”,给人感觉多人荣耀,简直有点黄袍加身的满足感。


第二次: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藤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额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


这里的外貌,那可就悲凉凄惨了。


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你说苦不苦?


所以,除了“火眼金睛”,这是保留的,其余面部器官都像是长在“荒郊野外”。


这也正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重大转折点。


从此以后,他要走上一条自我修行的漫漫长路。


两次外貌描写,让我们读者对孙悟空的变化,有了最直观、最形象的了解。



回帖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