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抒情和融入
(1)抒情:
小说是用深爱、深情、真情去写的。小说的内容形式就是抒情,而写作技巧只是辅助。
海明威说:“只要别人不打扰你,随你一个人去写,你任何时候都能写,或者你狠狠心就能做到。但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你爱的时候。”
直接抒情:直白的话语,例如我爱她。
间接抒情:人所做的事,来体现自己的情感,例如为爱付出。以及委婉的话语和托物言志(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现人的情感)。
(2)融入:
演员要求入戏,就是完全把自己当成戏中角色,而忘记现实世界的自己。作家和读者也要入戏,完全融入在小说世界里,找到身临其境的、真实般的体验感。
小说内容生动、细腻,容易使人身临其境。小说内容要自然和日常的口语化,如果用文学式的修辞渲染(例如忧伤开满山岗),读者会觉得脱离现实。
八、支线剧情
支线剧情都是辅助主线剧情的,对主线剧情没有作用的支线剧情,就没有意义。支线剧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线剧情不能写的太多,否则喧宾夺主。
(1)配角做的事(支线剧情),帮了主角:
例如:除妖师(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里。设个支线剧情做铺垫:两个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后再回到主线剧情:除妖师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个村民告诉除妖师妖怪在哪。这样配角给主角提供信息,帮助了主角。
(2)配角遇到麻烦事(支线剧情),需要主角去帮忙:
例如:配角住宾馆,忘带钱了,只好打电话叫主角去帮忙。
(3)配角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支线剧情作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进入客栈,被妖怪吃了,随后除妖师(主角)进入客栈。这样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栈的情况)。
(4)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让配角说主角怎样,也就是用配角来体现主角。
例如:配角们聚在一起,谈论对主角的看法,或主角的行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5)主线剧情可以引出支线剧情,支线剧情也可以引出主线剧情:从一个人物(配角)引出另一个人物(主角),从一个故事(支线剧情)引出另一个故事(主线剧情)。
例如:几个配角去看表演,路上谈论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们到了剧院,主角就登场了。随后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九、悬疑和意料之外
第一,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1)从悬疑到真相:先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逐渐揭开谜团。
(2)从真相到悬疑:先说真相,然后回忆悬疑到真相的解谜过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说一半,留有悬疑,要想知道真相的另一半,就要继续阅读。或者先把最终结果说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终结果,剧情的当前阶段还无法确定下来,要等剧情发展到最后,才能确定下来。
第二,意料之外,给读者惊奇:
卓别林有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
编剧时,要让读者意想不到,就要先要迷惑和误导读者,让读者偏离真相,然后再说出真相,让剧情大反转。
作者刻意迷惑读者,并把读者向错误认知的方向引导,然后剧情忽然大转折,产生真相。读者这才知道,之前被作者迷惑,并刻意引导到错误的认知。作者也可以设置一个配角,说一些话,刻意迷惑主角,这样也就迷惑了读者。
故事开始时,有的反面角色被读者当成正面角色,而正面角色却被误会成反面角色,这就是一种迷惑。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大反转。
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不要荒诞。
十、悲剧
两个学生相爱了,哪一种是最美好的爱情?第一种:轻易就得到她,然后在一起生活。第二种:女孩父母搬家到外地,男孩每到周末放假,就坐着火车去看她,两人经过很多艰辛,最终走到一起。第二种才是最美好的爱情,而第一种爱情,轻易得到就不知珍惜,爱着爱着就淡了。可见真正的美好和苦难是关联的,这就是悲剧的作用。
很多事物是相对而言的,有了差异对比,才能深刻体会和珍惜。例如经历人生的寒冷,才能深刻体会和珍惜人生的温暖。难以得到和容易失去,才懂得拥有的可贵,并珍惜拥有。
人生的危难还能检验人心,因为患难见真情。自己人生得意时,身边总是一群朋友,但是此时不知朋友对自己的情谊是为了巴结利用,还是真心真意的。只有当自己患难而贫困潦倒时,才能看清谁会留在身边,谁早早就跑了。很多女孩嫁给男孩是为了钱,是为了过日子,而不是因为痴情,所以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真正的爱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表现一个角色好,不是光靠作者说他是一个好人,而要用角色的行动来体现他是个好人,“患难见真情”就是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