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对话怎么写不尴尬

普通发文
举报 0 2 282 0
思年
思年 2023-01-10 19:53:45
写作提升

第一是一定一定一定要贴合人物性格与他/她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时代背景。我见过很多作者为了凸显自己的功力在某些角色的言语中添加一些很高端的修饰词,每个角色都能语出惊人,一言醒世,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同性格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说出不同的话。就像司马懿会在空城之外疑神疑鬼而换做典韦就可能抡起铁戟砍爆诸葛村夫的头一样。

第二是避免完全以人物间语言对话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如果是满屏幕的对话读者想必也不会喜欢。

神秘的森林里有个小屋,屋子里住着小女孩伊伊和她的外婆。

这天晚上,伊伊和外婆坐在小屋门口乘凉。伊伊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听着外婆讲小故事。

讲着讲着外婆就累了,外婆要回屋里睡觉。

“伊伊呀,太晚了,我们回去睡觉吧,明天再给你讲故事”外婆牵着伊伊的小手要往屋里去。

伊伊挣脱了外婆的手,委屈地说:“外婆外婆,我的好外婆,您就让我在这多呆一会儿吧,天上的星星太好看了,伊伊想多看会儿”

拉不动伊伊,外婆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一个人回了屋里:“那你别呆太晚哦,小心有大灰狼。”

“嗯嗯”伊伊开心地点点头。

天上的星星对伊伊眨着眼睛,好像在跟她说话。伊伊对星星说:“星星呀星星,你们怎么那么好看,伊伊好想和你们做朋友啊,伊伊会做奶茶,做得可好喝了,你们想不想喝啊?”

一阵微风吹过,星星没有说话,似乎并不喜欢喝奶茶,伊伊有些失望。

“我要喝,我要喝,我要喝伊伊做的奶茶”这个时候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个声音,把伊伊吓了一跳。

伊伊看了看四周,没发现有人,这个森林就外婆和伊伊,从来没有人来过这里,怎么会有人说话呢?

伊伊好奇地问道:“你是谁呀,谁要喝伊伊做的奶茶啊?”

“我是小河里的鱼儿,我想喝伊伊做的奶茶”伊伊听到了那个声音是从小河里传来的,于是开心地走到小河边。

天上的月亮照在小河上,河面泛着白白的月光,趁着月光,伊伊看见河里有一条粉色的小鲤鱼,在那里游玩着,边游边吐着泡泡。

伊伊问小鲤鱼:“是你在跟我说话吗?”

“是呀,是呀”小鲤鱼吐着泡泡说:“我就是想喝你的奶茶的小鱼儿呀”

伊伊高兴极了,她还是第一次见小鱼儿会说话。于是开心地对小鲤鱼说:“哈哈哈,那我明天就做奶茶给你喝吧。”

小鲤鱼说道:“不行不行,我现在就想喝。”

伊伊有点苦恼,对小鲤鱼说:“可是今天太晚了,再晚些就有大灰狼来了,大灰狼很可怕的,伊伊得回去睡觉了呀。”

小鲤鱼无奈地吐着泡泡说:“那好吧,那你明天一定要做奶茶给我喝呀。”

伊伊使劲地点点头:“嗯嗯,那我先回去了,小鲤鱼再见。”

“明天见,小伊伊”

第二天早上,外婆都还没起床呢,伊伊就很早起来了,背上小竹筐准备去山上采集做奶茶的食物。

伊伊来到小河边,果然看见小鲤鱼在那等着她。伊伊对小鲤鱼说:“想要喝奶茶的话,你得帮忙收集一些做奶茶的食物才行。”

小鲤鱼连忙点头答应:“好呀好呀,伊伊要我收集哪些食物呀?”

伊伊想了想,说道:“要荷塘里的莲花芯儿,水草的晨露,还有”

尴尬不?

你有没有在现场感受过辩论赛的氛围?

只要你经历过一次,我敢说一定会了解辩论赛的魅力。

两拨人在辩论场上围绕同一个话题,各执己见,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几个回合下来就把一个话题的各个角度都拆开了,摆在你的面前。

很多好文章都运用过类似辩论的形式来展示主题,推进情节,塑造人物。 我们最常见最了解的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例子,我用白话文给你念一下其中一段,你可以感受一下。

座中又有一人发问说:「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骘,回敬道:「步骘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不知道他们俩也是豪杰。苏秦身上挂着六国的相印,张仪两次担任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勇士,可不是什么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可以比的。你们就听说了曹操虚张声势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 步骘被问得说不出话来。

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段辩论的描写,把赤壁大战之前的基本形式,吴国的基本动态,诸葛亮肩负的政治使命和他个人的风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前面这种类似于辩论的对话体套路,叫攻守式对话。 什么是攻守式对话?攻守式对话,就是围绕某个观点或事件展开对话。这种套路包含两个要素:

首先,攻守式对话的双方都是围绕一个议题。 第二,双方的观点要针锋相对,通过矛盾展开话题。 这样的对话套路有利于让读者身临其境。

接下来是使用攻守式对话的套路。

「 1985 年,英特尔公司的内存业务在日本企业的冲击下急剧衰退,产品堆积如山。安迪葛鲁夫和摩尔共同商议,终于在一次会议上做出决定,全面转型处理器业务。这成了商业史上最牛的一次转型。」

运用攻守式对话,就可以把上面这个干瘪的案例变成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示范如下:

葛鲁夫说出了那个盘旋心头已久的想法:「咱们现在应该放弃失血过多的内存业务。」

摩尔犹豫了一下:「放弃了内存业务,你怎么知道 CPU 业务能有起色?」

「我不知道,但是此刻只能壮士断臂,专注在能够全面取胜的战场。」

「依你的说法,我们将放弃原来的主战场,从零开启一个新战场,在现代商业里还没见过成功者。」

「是的,但这是唯一的机会。假设咱们此刻被开除了,下一任 CEO 上来,他会做什么?一定会做同样的事。」

摩尔思考了不到一分钟,说:「好,我同意」。

两人站起来互相拍了拍肩膀。一次史诗级的商业变革事件在 1985 年的这个深夜开始了。

你也可以比较一下。问答式对话和攻守式对话改写完的差异。 首先我觉得还是句子要通俗易懂,上下衔接一定要连贯。

如果我要是想通过某个细节或者是词语突出某人的性格时,就一定要尽量使用一些让人能比较有感触的句子,否则的话读者读过几句后就很难被带入情节里面。

在对话里,如果要突出对话情节,就要在人物动作描写时简洁干脆,不要拖泥带水。但如果要渲染对话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时候,描写就尽量细腻一些。

总之就是对话流畅给读者的感觉就不会太差。

浅见,不喜勿喷。

写小说之前,最好人设,人物的对话要符合她本人的人设,别绷了……

比如说性格好冷的妹子,就别突然突然冒出傻白甜的语言来;

还有说话要按照人物的身份地位来,很多人为了体现主角厉害,什么人跟他说话都是弱弱的,非常尴尬…

小贩见他只是个小孩子,说:“去去去,别打扰了我生意。”

小公子摇头晃脑道:“此言差矣。”顿了顿,折扇轻摇,他好整以暇地说:“我既然来了,必然是要做买家的,大叔你又何必和银子过不去呢?”

那小贩一想也对,我又何必和银子过不去呢?便任凭那小公子这样看看,那样看看。

小公子在摊前待了许久,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很多人都不由得驻足细看他究竟要买什么。

只见他终于拿起了一个盒子,嗅了嗅,问:“这个,多少钱?”

围观众人看清那是一盒胭脂,不由叹息,想:小小孩童便如此挑选女孩子家的东西,将来必是色鬼无疑矣。

小贩虽然奇怪他最终买的竟是胭脂,却仍回答道:“公子真是好眼光!这是江南上好的胭脂,价钱么。。。纹银十两。”

周围人暗骂小贩黑心。通常再好的胭脂也不过值二三两银子,小贩竟欺这小小孩童不懂事,漫天要价。

小公子一听这个价格,却像个真正的孩童一般将胭脂往地上一抛,说:“不买了不买了,我哪得这许多银子?”转身便走。

小贩一看那盒子斜立在地上,认定它摔坏了一角,心下暗喜,想,你想不挨竹杠也不行了。于是一把拉住正要走的小公子,故意假装生气道:“你不买也别将它摔坏吖,快快赔来!”

那小公子身子一闪,小贩就抓了个空。小公子呵呵笑道:“谁说它坏了?空口无凭,你拿来我看看。”

小贩见周遭仍有很多人围着,说,“好,我也不怕你飞上了天去。。。”一边说,一边伸手去取那盒子。 

回帖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