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个非常重要,一个空洞的大脑是无法输出优质内容的,写作者必须像干燥的海绵掉进洗脸盆,拼命而贪婪地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你有志于创作的那个领域的知识。读书也不能胡乱读一气,书海无涯,人生有限,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读尽天下书。这个时候,就要找出一些经典著作来精读,精读要反复地读,精读作品必须是千百年流传的作品,扎扎实实读几本这样的书,这个是打基础的,无论未来我们读多少书,真正打基础影响到血液里的书,可能就是那么三五本,上十本,这几本书,值得我们下大力气阅读。
再说泛读,泛读以同时代或同行作品为主,快速浏览,不要太花精力,大概知道个意思即可,了解一下与你同时代的其他作者怎么在写作。泛读越杂越好,不光是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也要读,因为我们所处在一个到处跨界的时代,比如把心理学和历史结合,把化妆搭配和职场放到一起,那都有可能碰撞出新的亮点。
精读,让我们的思想更深刻,而泛读,让我们的眼界更宽广,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全面接触生活。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对海洋一样深远博大的生活的万中取一。没有人可以置于生活之外去创作,不管你写的是非虚构,还是写的虚构的神话科幻妖魔鬼怪,写作者必须脚踏在大地上。对于生活的感知和体悟因人而已,有些人感悟生活用的是5G的速度,有的可能是2G的速度,这都没关系。生活是盐,有的人一粒就够,有的人一瓢还嫌少。写作者安慰了你的那一批读者就好。
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千篇一律,传奇性、神秘感都不存在了,掌握在平庸、寡淡、无聊的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能力,这是考虑写作者水平的分水岭。
从接触生活这个层面说,不建议早早地脱离群体,宅在家专门创作,哪怕你并不为生存发愁,也要尽可能张开所有触觉,像八爪鱼一样接触社会。按照古人的说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在生活的滚水里烫一烫,从纸上理解的人情世故是浅薄而僵死的,只有一头扎猛子般投入生活的汪洋,你才能感知那让人窒息的密集的源源不断的养分。
最后,勤于练笔,多写多改。
一个人只有经常写才能养成写作习惯,写作水平才能自觉提高。我们可以把写作当作任何技术之中的一种,没有太神秘,如果不是奔着要写出《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那样的皇皇巨著,大量甚至可以说全部的写作者都可以通过练笔达到一定的适应各种平台发布的水平,真正拼灵感的机会太少,万中无一。
写作也分阶段,从模仿成功的写作者的文笔和结构开始,这是第一个阶段,注意不要抄袭,不断地练习,比如照着: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练习千字文,训练语感和立意的方式,再比如照着公众号:人间故事铺,学习将故事和非虚构糅合的技巧。
从模仿开始,慢慢你会找到一款适合你的对标作家群体或某个具体的作家,他会影响你。你在不断阅读和练习中,慢慢不自觉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写作思路,于是你进入第二个阶段:独立创作。
独立创作阶段,你与世界的关系是短兵相接,再不必去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间接认识世界,这个时候你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写自己的文字,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
从模仿阶段到独立创作,这个跨度有些人终其一生也迈不过去,有些人却在很短的时间,比如三五年就解决了,这有点像鲤鱼跳龙门,写作就是这么残酷的事。
以上都经历了,剩下的就非常简单,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