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从汉代起就通称为姓了。上古时,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无姓亦无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明贵贱”的。
名
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一般用作自称、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直呼其名,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字和名是有关联的。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后人对前人,可尊称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辈之间也可以彼此称字,表示礼貌。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
号
又叫别号、表号。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取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人还有多个别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朋友又给他赠号“靖节先生”。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