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牙疼要怎么办?

普通发文
举报 1 4 124 0
遇温颜
遇温颜 2023-04-20 22:48:51
素材库

世界上有很多痛苦,咬咬牙就能过去,但是牙疼呢?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牙疼依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如果在古代牙疼就更惨了,别看很多历史人物表面风光,背地里牙疼的想打滚。

史上记载第一个拔牙的名人,是东晋名臣温峤,这位老兄曾平定王敦之乱,打了不少胜仗

但是这样的狠人,也顶不住牙疼,他终于疼得受不了了,就让医生帮他拔了牙

没想到医生也是个狠人,比温峤还狠,在没有麻醉、消毒和止血手段的情况下,毅然帮他拔了牙

结果温峤伤口感染,诱发中风死了

拔牙风险这么高,不少人就选择了保守治疗

比如著名诗人杜甫,不仅常常忧国忧民,也忧虑自己的牙齿

杜甫曾经和好友赞公和尚,一起逛街买房。但是杜甫非常挑剔,挑半天没挑到

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诗,再次邀请和尚去看房

该什么时候去呢?

杜甫淡淡地说,等熬到牙疼好了就去

杜甫这边忍得辛苦,字乐天的白居易,碰到牙疼也乐天不起来了

他只能躺在床上。一躺就躺了三天,等着老婆煎药给自己吃,中间顶多是写写诗句抒发下怨念,转移下自己的注意

还有宋朝的李昉(fang),也深受牙疼之苦,写出来一首诗是这样的:

苍翠一丛湘岸色,问僧求得不嫌多。

重移砌畔新栽石,旋斸庭中旧种莎。

诱引吟情终不尽,装添野景更无过。

明年新笋成林后,袅袅长竿拂树柯。

这首诗的诗名叫《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老子的牙痛还犯了灸疮,痛的说不出话,但答应了别人要写新诗,还得拼命想方法押韵,淦!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昉那么能忍,所以当牙疼找上了明朝文人吴俨,他就用最朴实的语言,讲出了最真实的感受:

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

但愿不肿痛,叫号动邻里。

虽然文笔平实,但是胜在感情真挚,描写很接地气,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牙疼的威力

从这些名人的例子可见,古代牙疼常用疗法有:喝药,死撑

但不是所有牙疼都能熬过去的,所以有时需要更强大的治疗方法——补牙和拔牙

比如东汉张仲景,就提出过补蛀牙的方法:

 《金匮要略》:“以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雄黄加热氧化后,生成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可以有效杀病菌和神经

外国人才也很多,中世纪的理发师傅Tony,不仅是理发高手,同时兼任外科医生,以及牙科专家等数职,拔牙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所以在当时的理发店,人们可以享受理发、放血、拔牙一条龙服务,非常划算

随着时代的进步,阿拉伯人总结东西方所长,提出一套拔牙方法——

先用尖刀分离牙齿和牙龈,再用手或钳子轻轻摇动牙齿,最后用强力的钳子将其拔出,可以说比较先进了

但是有必要重新再提醒一下,古代基本是没有麻醉措施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外各国各文明,不约而同达成共识

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要拔牙!

古人注重牙齿卫生,可以有效防范牙疼

不过话又说回来,牙疼说不定还是幸福的,毕竟起码还有牙可疼

不像韩愈,年纪轻轻牙齿就开始掉,而且是一颗接一颗地掉,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后来掉着掉着就习惯了,一年掉一颗嘛,再过十几二十年就掉光了,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韩愈四十多岁牙齿就快掉光了,整天喊牙疼的白居易,到六十岁才掉了两颗牙,也不知道是谁比较惨。

不过,在牙疼的情况下,这些人居然还有心情写诗工作,作品还能流传后世,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

痛苦是艺术的源泉

回帖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