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线和暗线的交织
明线是指剧情的发展变化,是可以直观看见的外在事物,而暗线是角色内心情感的发展变化,需要分析才能得知。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明线是物体的发展变化,而暗线是物体所寓意的情感变化。想用一个人的生活来反映一群人的生活时,明线是主角的个人生活,暗线是反映出与主角处境一样的一群人的生活。总之,明线就是直观明显看到的事,暗线是需要分析才能看到。
五、吸引读者看下去
小说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简介和精彩的故事开头,否则读者看了故事简介或故事开头,觉得没意思,就不会继续往下看了,那么后面写的再好都没用。
故事开始,为了吸引住读者:第一,亮点可以提前到开篇。第二,设置悬疑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第三,让读者有所期待,这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们看电视剧,到了睡觉时间,还是继续看下去,因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实现。一个期待完成了,就要创造下一个期待,始终吸引住读者。
六、描写
(1)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
样貌(年龄、相貌、表情、体型、穿着、携带)。
身份、状态(现在的状况)、特长和缺点。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设置一个能和主角谈心的人),以及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侧面描写)。3.作者描述主角的心理(正面描写)。4.读者自己去体会主角的心理(省略描写)。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貌和身份。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状态。
(4)生动、细腻的描写:
例如:“一男一女撑着伞,在雨巷中行走。”改为生动、细腻的描写:“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巷中,有一对男女,同撑着一柄浅蓝色小伞,在湿滑的路面上蹑足而行。那男的一手撑伞,一手搂住女人肩头,只将半个身子探进伞内,另半边却任凭风吹雨淋,湿漉漉的衣服紧贴着后背。”
增加细腻:
1.人物描写都用上:语言、动作、心理、状态、样貌、身份、姿势和空间位置。
2.五官感觉都用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能增加细腻。
3.修饰词都用上:名词前多加形容词(例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归属)来修饰名词,动词前多加副词(例如程度、频度、方式)来修饰动词。
小说的节奏:如果写的很细腻,而且各种描写都不省略,小说字数也会大幅扩增,但是小说的节奏就变慢了,显得很啰嗦。例如原本一件事一千字说完,现在变为两千字说完。少写读者认为很不重要,想要跳过去的内容。
(5)小说中有些描写,无法直接做成影片。
1.作者抽象的概括:作者写角色“他一天忙得很”是生活描写,但是这句话是抽象的概括,而不是具体的描述,所以在影片中没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小说人物说他自己一天忙得很,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制作出来。
2.作者描述角色的身份和状态:小说开头写“他是一个老师”,可是影片开场,他走在街上,谁知道他是干嘛的。作者写角色“他现在很穷”,这句话也没法直接制作出来,要从角色言行中表现。
3.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作者描写角色“其实他内心郁闷。”这句话是内在表现,影片中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别人说角色郁闷,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在影片中制作出来。
4.很多文学式的修辞渲染无法制片,例如“忧伤开满山岗”,在散文里是个好句子,但是在影片里,完全无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