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斾渡江霞蘸水,青蛇出匣雪侵衣。 雲散便凝千里望,日斜長占半城陰。 只住此山寧有意,向來求佛本無心。
无
其他无
〔唐朝〕 庸仁傑
紅斾渡江霞蘸水,青蛇出匣雪侵衣。 雲散便凝千里望,日斜長占半城陰。 只住此山寧有意,向來求佛本無心。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 萬戶垂楊裏,君家阿那邊。
黃驄少年舞雙戟,目視旁人皆辟易。 百戰能誇隴上兒,一身復作雲中客。 寒風動地氣蒼茫,橫吹先悲出塞長。 敲石軍中傳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漿。 前鋒直指陰山外,虜騎紛紛膽應碎。 匈奴破盡人看歸,金印酬功如斗大。
昨日三川新罷守,今年四皓盡分司。 幸陪散秩閑居日,好是登山臨水時。 家未苦貧常醞酒,身雖衰病尚吟詩。 龍門泉石香山月,早晚同遊報一期。
細草岸西東,酒旗搖水風。 樓臺在花杪,鷗鷺下煙中。 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暫空。 何人賞秋景,興與此時同。
逸翮暫時成落羽,將歸太白賞靈蹤。 須尋最近碧霄處,擬倩和雲買一峰。
故國歸人酒一杯,暫停蘭棹共徘徊。 村連三峽暮雲起,潮送九江寒雨來。 已作相如投賦計,還憑殷浩寄書回。 到時若見東籬菊,爲問經霜幾度開。
師住天台久,長聞過石橋。 晴峯見滄海,深洞徹丹霄。 採藥霞衣濕,煎芝古鼎焦。 念予無俗骨,頻與鶴書招。
幽居湖北濱,相訪值殘春。 路遠諸峰雨,時多擉鼈人。 蒸花初釀酒,漁艇劣容身。 莫訝頻來此,伊余亦隱淪。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閒居何處得閒名,坐掩衡茅損性靈。 破夢曉鐘聞竹寺,沁心秋雨浸莎庭。 甕邊難負千杯綠,海上終眠萬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應看名利似浮雲。